【摘 要】分析中职电子技术教学的现状,提出中职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教学做合一”。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指导下,对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等方面开展行之有效的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习新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突出了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电子技术;教学做合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8-0044-02
中职学生基础薄弱,而传统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还是相对比较枯燥的,在教学模式上也是很单调的,通常都是以讲解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等工作原理为主,教师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听得明明白白,笔记记得认认真真,然后再加上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即使有少量相应的实训课,也是讲完所有理论的内容,再进行一些技能操作,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别进行,出现脱节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缺少应有的学习过程,即质疑、思考、探究、体验、创造等,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学生对学习本课程,在实际中有何用途,如何应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甚感茫然。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以“教学做合一”理念的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一、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教学设计思想
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在教学设计时以一个个工作任务为单元,减少理论论证和公式推导,建立相应的学习情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从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地让学生感受到电子技术实实在在的应用,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还应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突出能力本位的特征。“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使学生贴近实际工作内容,边学边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的课程内容改革
“电子技术”课程主要包括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部分。内容包括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等,比较零散,学生经常感到学过之后不知用在何处,为何所用。因此,基于工学结合的理念,不再以教材单元知识点为顺序,将各个知识点分散到几个典型项目中去,设计学习情境,以项目内容为载体,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完成项目内容时,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学做一体,边学边做,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教育文集[C].北京: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2] 梁春.关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育[J].时代教育,2009,(6):114-115.
[3] 章世清.工学结合模式下“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7):111-112.
[4] 蒋庆荣.以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1-14.
(编辑:郝 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