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11-13 17:40:0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教师在不断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完善渗透德育的策略,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70-01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将影响到今后几代人的道德品质。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两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育人这个任务。作为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应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很多方面,比如: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之心教育等。笔者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1 导入新课中渗透德育

高效导入新课,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导入新课时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艺术形象的魅力,初步感悟到作品的主旨,使教学内容得以升华。

1.1从心旷神怡的歌声中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的导语对于整堂课的教学非常重要。从心旷神怡的歌声中导入新课,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更快地达到教学目标。如:教学《阿里山纪行》时 ,唱《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营造欢快的氛围,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优美的意境中去,让他们领略台湾风情,阿里山的姑娘美、风景美。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也感悟到两岸人民的心灵是相通的,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将上升到更高的高度。

1.2从耐人寻味的故事中导入新课

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名人故事导入新课,不仅可以寓教于乐,开拓学生思维,开启学生心智,而且可以使学生从耐人寻味的故事中感悟到人生哲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教授《我的母亲》、《背影》等一类文章以及名著《朝花夕拾》时,笔者要求学生提前搜集一些中外名人怎样敬老爱幼、关心他人的故事,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尊敬师长的故事,岳飞、鲁迅等名人尊敬母亲的故事作为课前一分钟演讲材料,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名人的崇高品质,这样既能很好地导入新课,也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并以此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识别美丑的能力。

2 语言文字赏析中渗透德育

“文以载道,道在其中”语言文字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传统思想、哲理和文化信息。我们往往可以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对真善美的颂扬,对假恶丑的鞭笞,对高尚的人格,祖国大好河山等的赞美,这些语言文字本身就渗透着一种无形的德育力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赏析过程就是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我们语文老师应充分利用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赏析的同时,透过语言文字本身,去分析挖掘艺术形象的价值,从而把握作品的真谛,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思想、哲理和文化信息,受到思想教育,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和道德情操。

2.1于文字赏析中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汉字,感受汉字的魅力,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汉字字形的教学中可以渗透学生丰富想象力的培养,

2.2于吟咏诵读中渗透

作者的写作目的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诵读指导,学生才能感悟出文中作者的情感,从而在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吟咏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只有要求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学生才会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提高对语言文字的形象感、畅达感、情味感的感触能力,以达到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和道德情操。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适宜诵读的好文章,如《三峡》、《岳阳楼记》、专题《长城》等。在引领学生领略祖国江河山川之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3 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为了使德育比较深入地开展下去,教师可以通过诸如改编课本剧、举行演讲、辩论、出版手抄报、进行社会调查等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3.1于改编课本剧中渗透

学了寓言和童话,可让学生课外改编课本剧。例如学完《皇帝的新装》后,让学生在课外把它改编成课本剧并分组进行表演。台上表演者投入,台下观看者愉悦,这种经历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记忆。相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会提高。学生在“演”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以此为契机,用自己的行动去鞭笞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狡诈和愚蠢的丑恶本质,又启示我们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学生在活动中自然地受到了德育教育,心灵得到了净化。

3.2于出版手抄报中渗透

学习《长城》后,让学生们收集有关资料和自己对长城价值的认识,制作手抄报并进行评比,这样既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训练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绘画能力等,可谓一举多得。最为可贵的是学生们在出版手抄报过程中激发了学生民族自尊、自强、自信和自豪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

3.3于进行社会调查中渗透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瑰宝,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家园。学习《汉字》专题,让学生们感受汉字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但是如今错别字现象非常普遍,商店的广告、招牌,街头广告,社区标语等常出现错别字,污染了祖国的文字,为此学生进行了“生活中的错别字”这样的社会调查活动并撰写了调查报告。通过此类活动让学生们意识到平时少写错别字的重要性,也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3.4于辩论讨论中渗透

辩论讨论是语文教学中很好的补充形式,体现了语文课“文道统一”的特点。辩论讨论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外,主动地受到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提高思想境界,歌颂优良的风气。在教学《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一片树叶》等文章时,渗透有关生命意义的讨论,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总之,语文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德育渗透的过程。在语文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内容。语文教师要“披文入境”,深入文本,深挖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教育点,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在语文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完善。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推荐访问:德育 语文教学 渗透 初中 策略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