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诚明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民间文学中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课题研究

民间文学中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课题研究

时间:2022-11-15 08:55:0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民间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彰显了口头性、集体性、传承性等特性。内容广阔、形象鲜明的民间文学作品,强烈地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丰富多彩生活的探求欲望,为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课题的提出 创新是民族之魂,是未來人才的最重要素质之一。创造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必须依靠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通过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素质来实现。幼儿期是思维发展的黄金期,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好奇心、想象力、专注力上,民间文学能够满足这种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想象,吸引幼儿的专注力。因此,有目的做好幼儿创造思维的引路人,将民间文学火炬传递下去是我们的现实和时代责任,也具有历史意义。立此课题,顺应了幼儿在园活动的兴趣需要,在积极引导中,让幼儿通过在幼儿园开展的民间文学学习活动,汲取祖辈的健康文化乳汁,为培养当代创新型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和不可低估的价值。

研究价值 一是理论价值。创造性思维是杰出人才最基本的心理品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是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整体人格和谐发展的需要。民间文学体现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草根文化、最接地气、最接近幼儿的生活,也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通过研究,传承中华文化,充实幼儿园的园本课程,让幼儿领略优秀传统民间文学的魅力,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价值毋庸置疑。二是实践价值。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精神及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优良传统。我们幼儿园开展该课题的目的就是:“在民间文学中,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专注力,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丰富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内容。”

幼儿民间文学作品,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童谣等,植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幼儿借助于民间文学的熏陶,可以获得艺术的审美力,丰富幼儿的精神内涵。孩子们在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童谣等学习体验中,总会有新的发现和创造,能使他们的好奇心充分展示,天性得到释放,学习活动中能积极思考,激发出可贵的创新思维品质,使传统的民间文学在学习应用的过程中,既能保持原风格,又能符合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课题界定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文化遗产,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营养。集中反映广大劳苦大众的现实生活,表达劳苦大众的思想情感。民间文学的形式很多,比如民间的童谣、歌谣、传说、谚语、谜语、叙事诗、史诗说唱、小戏曲等。

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它是与惰性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形式。创造性思维彰显其新颖性、独特性与创新性。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形式是在他的创造性想象上,即好奇心重、专注力强、追求与众不同的答案、有丰富的想象力、独立性强、理解力强。

结合民间文学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毫无疑问有着创造力,虽然幼儿的创造力常常表现为不稳定性、不自觉性等特征,但幼儿具有强烈的可塑性。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可以结合民间文学得到锻炼与发展。

国内外研究述评

国外研究 幼儿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期,是实施创造教育的最佳期。19世纪,德国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就已经将创造和想象力与儿童的精神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1936年,法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在《讲故事的人》一文中说:“民间故事和童话总能给我们提供好的忠告;无论在何种情况,民间故事和童话的忠告都是极有助益的。”意大利杰出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蒙台梭利等都对创造教育创新思维极为重视。总而言之,他们的教育思想影响到全球至今,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重视创造教育较早。

国内研究 追根溯源,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国特色教育的理论基础。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蔡元培、陈鹤琴等,都留下关于创造教育的至理名言和经验做法,国内许多幼儿园也在践行创造教育,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途径和方法等进行了系列统深入的研究,有关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如《民间美术开发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培养研究》等。在此课题研究中,都有相关经验值得学习借鉴。研究中,通过创设特定的民间游戏情境,发展幼儿的语言;以图谱展示民间歌曲情境,帮助幼儿进入美的艺术境界。

笔者所在幼儿园研究情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笔者所在幼儿园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也开始学习和重视创造教育,逐步将创造教育理念渗透于教育实践中,特别在近年,加大了研究力度。笔者所在幼儿园承担的市级研究课题《利用民间游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研究》《图谱在幼儿园民间歌曲教学中运用的研究》,已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研究风格,以点带面在全国开花结果,活动在全市展示,经验得到了许多同行的赞赏,促进了幼儿发展,激发了教师研究民间文化的热度,增强了研究自信。

研究目标、内容及重难点

研究目标 该课题通过收集民间文学作品,营造民间故事、诗歌的创作氛围,激发创作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民间童谣、神话、故事、戏曲,丰富幼儿教学内容,多角度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利用民间游戏活动的娱乐性、多样性,指导幼儿教师开创新的教学方法,深入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研究内容 子课题①《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文献研究》,研究要点:通过大量收集、阅读关于民间文学和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文献资料,通过讨论研究提取与本课题相关度密切的资料,深刻理解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以及中国民间文学的价值。子课题②《民间文学对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作用研究》,研究要点:整理、收集大量的适合幼儿学习的民间文学作品,训练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灵活性和发散性等。子课题③《民间文学丰富幼儿创造性想象的研究》,研究要点:民间文学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放飞想象的素材,这些优美动听、节奏感强、引人入胜的民间文学作品,为幼儿的想象创造提供了重要条件。子课题④《民间文学培养幼儿创造性人格的研究》,研究要点: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学作品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人格的价值、方式和策略等。还有子课题⑤《结合民间文学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子课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一步步实践,探索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方法、途径等,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研究重点、难点 研究重点:整理收集民间文学作品,找出有利于激发幼儿好奇心、想象力的作品,并借助于这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学作品去着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研究难点:挖掘民间文学作品的内涵、价值、意义等,“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研究思路、理论基础与方法

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以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为目标,筛选出适合幼儿的民间文学作品和创设相应的条件与环境,通过相关的理论学习,摸索出适合幼儿创新思维发展的教育策略,构建相应模式,不断在实践中检验、改进,充分发挥出家长的作用,形成共识。

研究方法 ①文献法,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有关文献资料;②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老师、家长所熟悉的适合幼儿的民间文学作品,以及开展怎样的民间文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等,制造相关研究策略;③分析法,通过对文献资料、调查结果等进行周密分析,得出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研究;④情境教学法,依托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合理取舍,有效构建植根于民间文学作品的有利于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科学化、合理化的情境,使幼儿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⑤行动研究法,即由课题组教师共同合作,共同探讨,在平时的民间文学教学活动中边实践、边探索、边进行总结交流。

理论依据 一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倡导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老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的交流的乐趣”,以及“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二是《3-6岁幼儿学习指南与发展》中提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比如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提供童谣等,让幼儿自主感悟、自主体验不同儿童文学作品的美,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三是早期开发理论。国内外大量科学研究资料表明:幼儿期是大脑迅速发育的高峰期,是智能敏感期,是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机。3岁至13岁是人生记忆力最好的年龄,而5岁至6岁儿童处于形象思维持续发展的时期,头脑储存了许多实物、符号与表象,语言理解能力发展迅速,能够掌握各种式样、节奏、声音、押韵形式。四是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至少有8种智能。民间艺术课程的开展能适应幼儿智能的多元倾向,能使每个幼儿得到充分表现的机会,有利于发展幼儿8种智能中的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和观察智能,这样便能较好地为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五是黄少慧在《用民间故事熏陶幼儿心灵》一文中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民间故事对于幼儿的价值:①民间故事取材广泛,能拓宽幼儿的知识视野;②想象奇特,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同时又丰富儿童的想象力;③滑稽幽默,激发幼儿愉快的情感;④民间故事中一般采取对比的手法,将善恶、丑美、勤劳和懒惰等进行对比,这种爱憎分明的倾向性使幼儿更易获得具体的是非观念。

观点与创新

主要观点 民间文学作品注重主观想象、自由表现、感情抒发,因此,在开展民间文学活动时,孩子们迁移已有的经验,大胆想象,自由表达自己的认识,抒发内心的情感,从而使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我们开展了《结合民间文学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旨在深层次地挖掘民间文学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功能和教育价值,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研究,让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学习民间文学中获得发展。

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选用民间文学中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典型性作品,以此让幼兒领略、体验和感悟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改变教师的观念,提升教师的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结合民间文学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批准文号:16B17P1NT32)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吴窑幼儿园)

推荐访问:创造性思维 课题研究 幼儿 民间 发展

版权所有:诚明文秘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诚明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诚明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