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各类医疗用品的正确使用及管理,以及规范化的消毒步骤及技术等,并展开定期考核,确保其熟练掌握各项质量管理标准及要求。
3)加强无菌物品管理:针对各类无菌物品,尤其是一次性的无菌物品,消毒供应中心应当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负责,仔细检查物品的各类信息,如名称、生产日期灭菌及失效时问,以及质量检验合格报告等。在将物品发放给临床各个科室时,需确保密封良好,并在有效期以内。物品使用后,需进行无害化处理,切不可出现重复利用以及使用超过有效期物品的情况。
4)做好再生器械的质量管理:①回收与分类:在回收处理再生器械时,需严格遵循相关操作流程,必要时还需穿戴好防护用品。对于尖锐器械,切不可徒手清洗或装卸,一旦被刺伤,需立即消毒或接受血源性传染病检测。待将回收的器械分类处理好后,需进行登记及上报。②对清洗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预洗、酶洗、精洗、漂洗、润滑以及干燥等程序来清洗各种物品。对于特殊的医疗物品,在清洗之前还需进行消毒。结束清洗操作后,需确保所有物品的洁净程度达到标准要求。③物品包装管理:在对物品进行包装之前,需将包装台擦拭干净,随后将双手洗干净。操作人员将所需物品的数量及种类备齐,核对无误后则可进行包装,并将标签贴在包外,备注清楚包内物品的名称、数量等信息。④加大灭菌质量的管理力度:在开展灭菌工作前,需对灭菌器进行测试,待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在灭菌时,需实时观察灭菌器的运行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将灭菌工作停止。最后,除了灭菌人员以外,质控人员还需一同对实际灭菌效果进行检查,如果未能达到标准要求,还需再次灭菌。
1.3观察指标
对2015年1月至12月实施质量管理前以及2016年1月至12月实施质量管理后,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及Ⅰ類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数据分别用百分比、平均数与标准差表示,并分别用X2与t进行检验,P<0.05,表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2015年相比,2016年医院感染率及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发生显著下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3结论
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一个重点科室,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会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此种情况下,为有效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各项医疗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全面促进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提高,我院于2016年1月正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管理,通过采取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体制,加大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各类无菌物品、、再生器械清洗以及消毒等各类环节的质量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结果显示,在医院感染率及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方面,与2015年相比,2016年发生显著下降(P<0.05)。通过此次研究,笔者还认识到,在清洗及消毒再生器械时,工作人员严格遵循相关操作要求及流程;在开展灭菌工作时,实时监测灭菌效果,除了可对医疗物品的供应质量提供充分保障外,同时也是对医院各类感染进行控制的一项重要环节,应当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可对医院感染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生命安全提供充分保障。